一个智能机器人能抵六个搬运工
日前,太仓“温氏家禽”和“双胞胎饲料”两家企业相继引进了智能机器人,用于饲料生产。据悉,智能机器人被安置在车间劳动强度最大的岗位上,自动叠放饲料,至少可以代替6个人的工作量。
“机器人一抓一包,装同样重量的饲料比人工堆码省时近一半,也更加标准,能加快装车速度。”太仓广东温氏家禽有限公司饲料厂负责人吴仁荣说,一包饲料重40公斤,一般叠到1.7米高,以前全凭手扛,是车间劳动强度最大的岗位,风险也最大,很难找到合适工人。现在有了智能机器人这些困难迎刃而解:只要输入自动码放程序,智能机器人便会与叉车、叉板配套,按照程序自动搬运、叠放饲料,同时精确计数,全程不需要工人在场。不仅保证生产安全,还能减少入库、发货的误差率。
“最关键的是,使用智能机器人可以解决企业旺季招工难的问题,节省劳动力成本。”吴仁荣告诉记者,公司购买的是国产智能机器人,价格约50万元,基本上3年就能回本。智能机器人寿命至少6年,平时维护费用相对低廉,非常划算。
在“温氏家禽”饲料化验室,新引进的红外线自动饲料分析仪也开始投入运行,能够在几分钟内对原料、饲料成品进行相应的营养指标量化分析。而同样的工作量,需要两名化验员用一整天时间去完成。据吴仁荣介绍,自动分析仪提高了饲料生产企业自检能力,优化了饲料产品质量。接下来,公司还将引进自动制粒机,使饲料生产从纯劳力向半智能化转变。
据苏州市农委畜牧兽医处相关负责人介绍,目前苏州使用智能机器人的饲料企业还不多,但随着如今劳动力市场的人员紧缺、人力成本的不断提升,技术改进和设备更新已成为发展趋势,饲料企业将以此来提高竞争力。